发新贴回复
返回列表

查看:149     * 贴子主题:青岛即墨16个基层司法所锚定“1234”工作法 激活社会治理“法治引擎

靓妹:春心荡漾



积分:2039
注册:2012-07-21
沟通:
Post By:2025/7/3 8:23:54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司法局下辖的16个基层司法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一条主线,聚焦业务水平和作风转变两个提升,统筹用好村(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三支队伍,实现政府决策有据、基层治理有序、矛盾纠纷有解、群众诉求有应四个目标,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一件件鲜活的案例,书写着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即墨答卷。
[b]围绕一条主线 精准服务党委政府法治需求[/b]
基层司法所始终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这一主线,通过构建“法治护航+基层治理”融合模式,在依法行政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彰显司法行政力量。
司法所聚焦镇街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建设,严格落实《关于建立镇街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指导监督机制的意见》,创新建立“双审双备”合同审查机制。通过组建由司法所长、公职律师、法律顾问组成的审查专班,对镇街招商引资协议、土地流转合同、民生工程方案等重大事项实行“合法性审查+法律风险评估”双重把关,筑牢基层决策防火墙。
去年2月,段泊岚司法所对段泊岚镇政府与某建筑公司拟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了合法性审查,通过系统梳理合同漏洞,针对性解决基层惯用模板中权责失衡、风险覆盖不全等问题,为政府节约潜在维权成本,助力项目依法高效实施。
[b]聚焦两个提升 强本领转作风锻造司法行政铁军[/b]
新时代法治建设对司法行政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墨区司法局以“能力作风建设深化年”为契机,通过业务能力提质与工作作风转变双向发力,锻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司法行政队伍。
面对基层法治新形势,司法所将学习作为“第一课题”。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形式,强化对民法典和社区矫正法及各级关于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司法行政方面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提升适应基层工作、驾驭复杂局面、调处疑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克服“本领恐慌”。
2024年以来,各司法所累计开展学习活动32场,覆盖工作人员100余人次。作为基层司法行政骨干,北安司法所三级主任科员于继红以“终身学习”姿态应对挑战,她全面学习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精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将法律条文与心理学知识深度融合,创新推行“写给家人的一封信”心理疗愈方法,从字里行间中抓取社区矫正对象潜藏于心的温情与忏悔,为每名社区矫正对象量身定制帮教方案。
蓝村司法所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世省,扎根基层三十载,以韧劲与温情化解积年矛盾。2023年,他临危受命进驻矛盾频发的蓝村街道某社区,面对信访难题,他联合十余个部门通过查阅历史档案、深入争议现场,用真情解开当事人“心结”。他常说:“调解不是和稀泥,是把人心焐热了再说话。”用心用情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村落地开花。
[b]用好三支队伍 激活基层法治“微循环”[/b]
全市各司法所立足基层治理需求,创新打造“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三支队伍协同发力的工作体系,推动法治资源在乡村治理中精准滴灌,在矛盾化解中靶向发力,在普法实践中浸润民心,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法治新格局。
司法所明确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基层治理”的职能定位,严格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量化为社区、村庄提供法律意见,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四大职责。
目前,即墨区共有人民调解员3208人,基层司法所通过健全培训指导机制、整合职能资源,全面提升基层人民调解队伍专业化水平。2024年以来,16个司法所共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85场,组织指导调解员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00余起。潮海司法所建立“一岗五员”责任机制,要求调解员同步履行纠纷调解员、信息排查员、普法宣传员、矫正协管员、安置帮教员五项职责,2024年以来累计组织调解员专题培训10场次,“以案说法”剖析典型纠纷。2023年,潮海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省人民调解工作表现突出集体”,2024年,潮海司法所所长齐克兢荣获“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全市司法所创新构建“双培育”机制,将法治带头人与法律明白人纳入基层法治人才库,开设“法治微课堂”,定期线上讲授民法典实用条款、乡村振兴法规政策。编印《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学习手册——民法典应知应会200问》工具书,配套开展“田间普法”“院落说法”等活动,引导学员将条文转化为调解纠纷、议事决策的实用技能。目前全区已培育法治带头人191名、法律明白人573人,形成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带头讲法、入户送法”的辐射效应,推动村民议事依法、遇事找法,实现村务决策依法办、邻里矛盾依规解的治理新生态。
[b]实现四个目标 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b]
全市司法所紧扣“法治护航”主线,以合法性审查扎牢制度藩篱,以精准矫治激活治理末梢,以普惠服务回应民生期待,以矛盾联调筑牢平安根基,构建起全链条、多维度、立体化的法治保障网络。
2024年以来,全市司法所累计审查镇街文件决策等事项2011件、村居合同333份,提前拦截不当条款、权责失衡等风险点127处。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修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集体厂房租赁协议》等10类标准化模板。自赋予镇街行政执法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司法所共参与法制审核案件14起。从“事后灭火”转向“源头防控”,司法所以法治化审查重塑基层治理生态,近三年累计为镇街政府、村集体避免经济损失超2000万元,真正实现“审查一份合同、规范一类行为、守护一方平安”的治理效能。
全市司法所通过智慧平台、摸排走访、教育谈话等途径,全面掌握社区矫正对象情况。对37名社区矫正对象实施“亲情唤醒计划”,对生活困难的41名社区矫正对象启动“暖阳就业帮扶”,对存在社会脱节倾向的22名矫正对象开展“公益融入行动”,组织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留守儿童关爱等志愿服务,真正实现从“社会风险点”到“治理正能量”的蜕变。自2024年以来,全区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人在社区矫正期内犯新罪。
2024年以来,司法所深入推进“法律八进”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定制普法内容。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主题讲座45场,覆盖师生6200人次。举办“劳动合同风险防范”“安全生产法”培训18场,服务企业员工2300人。组织宪法、民法典、“防电诈”等专题宣讲57场,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打造沉浸式普法场景、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将民法典案例、法治典故融入景观设计,实现“寓法于景、融法于乐”。优化法律顾问服务机制,采取“固定坐班+线上响应”模式,2024年为村(社区)提供合同审查、决策把关等服务870件。
全市司法所深度融入镇街“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2024年以来累计排查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劳动争议等矛盾隐患820余件,化解率达97%。司法所还联动派出所、综治办、信访办等7个部门建立“7+N”会商机制,全年召开联席会议23次,对35起征地补偿、合同纠纷等复杂案件开展联合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通过“人民调解优先导入、行政调解精准介入、司法调解终局兜底”的三调衔接模式,实现调解资源集约化运作,真正实现“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源头治理新格局。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Powered by ShuzirenCms © 2003-2025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03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