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即墨信息港 > 即墨乡镇 > 通济街道

山东即墨:传统技艺小笤帚扫出致富路

发布:2020/12/26 10:19:09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12月24日,冬日的阳光温暖地照在山东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街道北龙湾头村的农家小院里。农家院里堆满了扎好的笤帚,农民们一边谈笑风声,一边忙个不停,劳动的喜悦充满了小院。村民赵良德和妻子正在院子里忙活着扎笤帚。

笤帚,人们日常生活必备品。一根腰带、一段细铁丝、一把脚蹬、一捆高粱穗,几根笤帚糜子,通过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勒勒、扎扎、捆捆,很快就变换出了一把把漂亮的笤帚。“扎笤帚是我们村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手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工艺流程全部是手工作业。”在一家庭作坊,正在忙活的村民赵良德说。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该村家家户户都扎笤帚,是远近闻名的“笤帚村”。由于加工量小不成规模,利润低,后来有些人就不干了。现在还有几个零星加工户。扎笤帚技术含量不高,一般人跟师傅学两天就会了,一人一天能加工50多把。全村从业户数达20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0%,笤帚村由此诞生。村民由原来的赶集销售变为坐家发货,烟台、威海、潍坊等地的客商纷纷来村订购。在赢得市场的同时,村民收入水涨船高,户均年收入达万余元。

问及为啥只有家加工户坚持下来时,赵良德说:“现在信息传递快,交通也发达,本地原材料缺,可在网上购原材料。销路窄,可在网上接订单。我们用的原材料都是从东北等地购买的。在网上接到订单后,按客户的要求进行加工,完工后人家会来拉货,也可以通过物流公司发货,省心又省力。虽然每把笤帚只卖十几元钱,但销量很大。”

传统在于传承。到目前全村只剩几户村民还在扎笤帚。不过,这会儿的扎笤帚已不是生活所迫,更多的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念想,是对保护好和传承传统技艺的一种不舍。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